图片
踏雪无痕,韩愈后裔
07:07
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,每天按揉3个穴位,排出淤堵,疏通全身气血!中医常说 “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”。血液运行受阻时,瘀血会滞留在脏腑经络之中,就像河道淤塞 —— 不仅会阻碍血液流通,还会影响新血的生成。如果你的面色暗沉无光泽,嘴唇、舌色紫暗,舌下两条静脉又粗又紫,脉摸起来艰涩不畅,像轻刀刮竹一般,往往提示体内存在瘀血。今天,就为大家介绍 3 个既能行气活血,又能祛瘀生新的穴位,值得您花点时间了解一下。瘀血缠身 常见症状经脉运行气血,向内连接内脏,向外联络肢体,遍布全身。而血在经脉中运行,循环不息。所以,瘀血致病影响广泛,可能出现在头部、肺络、心胸、胃脘、胞宫、关节等全身各个部位。瘀血所在的部位不同,症状表现也各不相同。瘀在头部,多见头昏而胀、时有刺痛;瘀在心胸,多见胸痛胸闷、心慌心悸;瘀在肺络,多见气喘咳嗽、痰中带血,瘀在胞宫,多见痛经、肌瘤……及时疏通气血、排出淤堵,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。三个穴位 行气活血 祛瘀生新1血海穴血海穴,顾名思义,脾生的血在此处汇成大海。它能活血化瘀、补血养血、引血归经。改善月经不调、痛经、膝盖/腿部疼痛等症状。此外,中医常讲 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 。当出现风疹、湿疹、皮炎等皮肤问题时,可以按摩血海穴,通过调和气血,达到祛风止痒的目的。【穴位定位】位于大腿内侧,髌骨(膝盖骨)内上角向上 2 寸(约三指宽),肌肉最隆起处。简便取穴法:将手掌心贴在髌骨上,四指朝前,拇指指尖位置即是此穴。【按摩方法】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,产生酸胀感后再按揉,力度缓慢渗透,每次 3 - 5 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2三阴交穴《针灸大成·卷六》中提到:“三阴交,通血脉而散瘀滞,调营卫而生新血”。三阴交穴为肝、脾、肾三条阴经交汇之处。它能同时激发肝的疏泄之力、脾的统血之权、肾的温煦之功——肝气畅则瘀血自散,脾健运则新血自生,肾气足则化血有源。不管是腹胀、腹泻等脾胃不适,痛经、带下量多等妇科病症,或是口干、盗汗、腰膝酸软、手脚心热等肝肾阴虚症状,甚至房事不举、遗精、尿频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,都可以按揉这个穴位来调理。【穴位定位】位于小腿内侧,脚的内踝尖 3 寸(约四指并拢宽度),紧贴胫骨后缘处。【按摩方法】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点按此穴,慢慢用力,以感觉到明显的酸胀感但不觉得刺痛为宜。每次按揉 3-5 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3太冲穴中医认为,“气为血之帅”。意思是,气能推动血液运行。太冲穴作为肝经的 “原穴”,有疏肝平肝、理气养血的功效。肝气通、肝火降,气血自然得以调和。如果你有脾气急躁、胁肋胀痛、头痛头晕、月经不调、下肢痿痹、甚至中风、高血压等问题,不妨试试这个穴位。【穴位定位】太冲穴在足背,顺着脚的大趾和二趾之间,沿着趾缝向上推,推到推不动了(跖骨结合部),指尖下凹陷即是此穴,左右各一。【按摩方法】拇指稍加用力,向脚心涌泉穴方向点按,当感到酸麻胀感后,再轻轻揉动 3 - 5 分钟,早晚各一次。每天坚持花 10 -15 分钟按揉这 3 个穴位,能助瘀血化、新血生,让身体回归气血畅行的自然状态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实盘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