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虽过,暑气却像黏在锅底的米粒,迟迟不肯退场。白天日头依旧灼人,空气里裹着令人昏沉的燥热;早晚却悄然渗出丝丝凉意,仿佛大地在悄悄换季。这般“夹生”的时节,老祖宗早有训诫:“秋天吃一根,腿脚站稳根”。这一“根”,便是菜场角落不显眼的珍宝——地环。
嘿,您可别小瞧它!灰扑扑的根茎,形如胖乎乎的小螺丝,又似盘绕的宝塔,故此得了“螺丝菜”、“宝塔菜”乃至“甘露子”的别称。洗净泥土,它便显露出玉石般的莹白,入口脆生生、嫩津津,细嚼之下,竟有几分藕带的清甜与荸荠的爽利。最难得是它饱含滋养。古人眼中,它润燥生津,温养脾肾,恰如《本草拾遗》所载,能“浸酒除风,补中下气”。那俗语里“腿脚站稳根”的深意,便藏在这质朴的“根”里。
展开剩余72%立秋后的菜场,地环的时节如同朝露般短暂。赶早市的摊位上,农人刚从泥土中掘出的地环还带着湿润的潮气,堆得小山似的,价格亦十分亲民。懂行的阿姨们围着挑拣,下手绝不手软——十斤八斤买回家,洗净腌起,便是一冬佐粥下饭的念想。
推荐食谱:腌酱地环
备料:鲜地环:十斤(腌渍一次,丰俭由人),粗盐:一斤(用于初步杀水),优质黄豆酱油:三斤(滋味醇厚的关键),冰糖:约半斤(调和咸鲜,增亮色泽),香料:花椒一小把、八角五六颗、香叶四五片(灵魂所在),喜欢层次丰富的可加少许桂皮、小茴香,清水:两斤(稀释酱汁),高度白酒:二两(提香防腐,必不可少),干净腌菜坛子一只(提前洗净,务必无油无水)
动手做:
1. 十斤地环倒进大盆,注入清水耐心搓揉。那些螺旋缝隙里的泥土最是顽固,可反复淘洗几遍,或用小刷子细细清理。讲究些的,用淘米水浸泡片刻更易洗净泥沙。
2. 洗净的地环捞出铺在竹匾或干净大簸箕里,摊开置于阴凉通风处。不着急,晾它大半天,至表皮水分微干,捏着略有点“蔫”的韧劲儿最好,这样后续更易吸足酱香。
3. 取一口大锅,倒入酱油、清水、冰糖以及所有香料。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熬约一刻钟,让香料滋味充分释放,冰糖融化。关火后务必耐心等待,让这锅浓香酱汁彻底凉透。
4. 晾好的地环倒入干净大盆,撒入粗盐一斤,下手翻拌均匀,让每颗地环都沾上盐粒。静置一旁,大约两三个时辰后,地环自身的水分便被逼出不少。
5. 将杀过水的地环捞出(不必再冲洗),挤一挤多余水分,装入消毒晾干的坛中。缓缓倒入完全冷却的酱汁,确保汁水没过所有地环。最后淋入那二两高度白酒,如封坛的玉露。盖紧坛盖,务必密封。置于家中阴凉避光处,静待时光点化。
腌好的酱地环,深褐油亮,脆韧依旧。咬一口,咸鲜中跳跃着微甜,酱香里缠绕着花椒八角的馥郁,咯吱咯吱的脆响是齿间最诚实的愉悦。无论是白粥的清淡、米饭的温软,还是面条的顺滑,它都能瞬间点亮味蕾,是真正“随吃随取”的开胃妙物。一坛十斤,足以慰藉整个秋冬的餐桌。
【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!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,未经允许,请勿抄袭、删改、盗用,侵权必究!】发布于:山东省实盘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