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。感染后表现为突发起病,高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。为守护健康,芝罘区疾控中心特此提醒:不同人群,防控重点不同,请对号入座,精准防护!
本地居民:
防蚊灭蚊是关键,警惕“隐形”风险
伊蚊(花斑蚊)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,需严防“病从蚊入”。
01
清积水,断蚊源
①翻盆倒罐。
将花盆托盘、闲置的盆罐、缸坛、泡沫箱、塑料桶等容器中的积水彻底倒掉,并将容器倒置存放,避免再次积水。
②盖紧储水。
必须使用的储水容器(如浇花桶、水缸),务必加盖密封或用细纱网严密覆盖,防止蚊子飞入产卵。
③管好废品。
及时清理丢弃的易拉罐、矿泉水瓶、一次性餐盒等废弃容器,不要露天堆放。
④勤换花瓶水。
家中水生植物的花瓶或容器,必须每周彻底换水1-2次,换水时冲洗植物根部和容器内壁,清除附着的蚊卵,也可在容器中饲养小型食蚊鱼(如孔雀鱼、斗鱼)。
⑤清理托盘。
空调托盘、饮水机水盘、冰箱接水盘等处的积水要及时清空并擦干。
02
穿长袖,用驱蚊剂
外出活动(尤其晨昏时段),穿浅色长袖衣裤,皮肤裸露处涂抹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。
03
装纱窗,挂蚊帐
家中安装纱门纱窗,睡觉使用蚊帐(尤其婴儿床、老人床)
外出旅游者:
行前准备+途中防护,防“热”于未然
外出旅行更要做好个人防护。
01
行前“功课”要做足
查疫情:
出发前可通过官方网站、国际旅行健康中心等查询目的地基孔肯雅热疫情状况,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。
备物资:
务必携带充足有效的驱蚊剂(含避蚊胺等成份)、蚊香、电蚊拍,以及长袖浅色衣物。
强意识:
了解基孔肯雅热症状(突发高热、剧烈关节痛、皮疹),提高警惕。
02
途中防护是重点
严防叮咬:
在目的地活动期间,尤其是清晨和黄昏,务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!穿着长袖衣裤,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(需定时补涂),住宿选择有纱窗纱门或空调的房间,睡觉使用蚊帐。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积水等蚊虫孳生地长时间逗留。
选活动:
尽量减少在蚊子活跃高峰期的户外活动。
03
归来后2周,高度警惕!
关注健康:
返家后2周内,密切观察自身健康状况,特别留意是否出现发热、关节剧痛、皮疹等症状。
继续防蚊:
即使没有症状,归来后2周内也要严格做好防蚊措施,避免潜在病毒通过本地蚊子传播给家人和邻居。
不适即诊:
一旦出现可疑症状,立即前往医院就诊,务必清晰告知近期旅行史!
入境人员:
国门防线,共阻“热”情
有东南亚、非洲、美洲等国际流行区旅居史的入境人员需注意。
入境后2周:严防严控!注意自我健康状况,严格做好防蚊措施。
出现症状:立即就医并报告近期国际旅行史。
来源:芝罘疾控
实盘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